第846章 .万象门开通有无(八)-《魏野仙踪》
第(2/3)页
耶律延禧前脚离了南京道,后脚他的堂叔、素有贤王之名的魏王耶律淳就被拥立登基,并废去耶律延禧帝号,降为湘阴王。
经历了辽道宗时代的耶律乙辛弄权与天祚帝宠臣们的胡作非为之后,契丹名臣与深孚众望的宗室差不多都被杀绝了。耶律淳作为硕果仅存的年长宗王,既有贤名,又通兵事,原本是最适合给契丹续命的人物,然而这位年近花甲的宗王自从几年前奔赴沙场,先遇到自己组建的“怨军”叛乱,接着又被女真大败,仅以身免。
重重打击之下,贤王耶律淳也就贤不起来,连精气神都日渐衰损,很难看出当年那位意气风的宗王气概了。
在城楼上饮酒的契丹大汉看来,这位刚登基未久的大辽天锡皇帝,只怕也只是强提着一口气,过一把皇帝瘾而已,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得见先帝去也。
国事如此,真是神仙都要束手。就算大汉幼时就被辽道宗称为“我耶律家的千里驹”,又是唯一一个下了科场,以进士出身入仕的契丹英杰,一时之间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地到处救火。
但这样的小修小补,面对北面带着腥风而来的女真大军,还有二百年来一直图谋燕云之地的南朝,又有何用?
一口将杯中冷酒饮尽,却听得有人走上城楼,笑吟吟地道:“大石林牙却是好雅兴!”
来者年岁不过三十上下头戴无翅纱帽,一身圆领紫袍,玉带上系着金鱼袋、手巾和一串子零碎,一副辽国南面官打扮,然而容貌俊俏、风流蕴藉处,倒像是汴梁佳公子,正是燕京城内如今的文官班,参知政事、漆水郡王李处温。
他那一声“大石林牙”,叫的是那大汉的官号“林牙承旨”,契丹所谓林牙院,便是翰林院,有北院林牙、南院林牙、北面林牙、南面林牙、翰林都林牙等等名色。这大汉身为契丹亲贵,本官早已升到了辽兴军都统,然而李处温还是以他的文职相称,倒是多了一些凑近乎的意味在内。
然而耶律大石只是拱手一礼:“未知李大参来寻我,到底为了何事?”
李处温摇头一笑:“还不就为了郭药师他们那一群怨军?是了,如今是我大辽的常胜军了。前几日郭药师遣人来哭穷,说涿易二州地窄民穷,积储不足以御冬,万望朝廷接济些许,以全他们为国尽忠之志,此事大石林牙可知情否?”
一提到郭药师所部常胜军,连耶律大石都觉得心里腻味。所谓常胜军,前身便是天赐皇帝耶律淳在辽东招揽破家流民组建而成的那支怨军,军号曰“怨”,自然是向女真报怨复仇之意。
然而辽东流民固然痛恨女真鞑子,对契丹贵人又哪里有过什么认同感?何况耶律淳带兵,却没有给怨军正经武备给养,甚至隆冬天气里连冬衣都不下一套。
贤王耶律淳如此带兵,自然只换来了怨军临阵哗变,更让耶律淳这一路伐金大军一败涂地,堂堂契丹皇叔只带着百骑亲卫南逃还落下了病根。
最后还是李处温为的南面官,一面招安一面笼络怨军余部的郭药师等人,将这支军马安排到了涿易二州。然而对李处温为的南面汉官们而言,这支常胜军也就成了他们最可依赖的外援,使得耶律淳这个临时朝廷里,变成了耶律氏的宗室、后族的奚人萧氏与南面汉官鼎足而三的局面!
现在李处温却突然向耶律大石提起了常胜军,到底所为何来?
然而李处温微微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低声道:“郭药师讨粮草、讨军械,哪一次不是讨债一样,一批使者未去,又派一批来闹?这一次却是叫我纳罕,使者只来了一批,这几日都没有新的使者上門讨饭,可不作怪!”
在这处处漏风、勉强搭起架子的小朝庭里,李处温这部分汉官势力可说是最弱小的一个,如果没有与常胜军内外勾连,这位面如冠玉的李郎甚至都谈不上在耶律大石这契丹雄杰面前有什么说话余地。但是此刻,他却是主动把自家一派的薄弱之处暴露了出来。
就连耶律大石也看不透李处温此刻怎么会突然转了性子,将这样的要紧事情透露给他。
要知道面前这位漆水郡王,在燕京城里名声很不好听,人人都道他给如今病得快死的天赐皇帝耶律淳带了一顶绿头巾,而当今皇后萧普贤女更有与李处温效法萧燕燕、韩德让旧事的意思。
身为契丹亲贵,二百年时间下来习俗早已汉化,对于女子守贞也看得比开国之初重得多,再没有当初韩德让与萧燕燕那般异数,所以才有耶律乙辛炮制“十香词”案陷害辽道宗皇后一事。
耶律大石自然也不能免俗,看待李处温的眼光总不免有些那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