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加索(完)-《铁十字》
第(3/3)页
“加上顿巴斯煤矿后,铝的问题能解决么?”
“铝的问题能解决,但电还有缺口。”
充沛的电力是获取电解铝的保障,德国原本电力是够用的,但因飞机生产规模提升需要大量铝锭,电力逐步开始出现缺口,霍夫曼对此予以了高度关注。霍夫曼对本年度飞机制造的期望是3万架,以一架飞机消耗2吨铝计算(实际算上零件制品消耗远不止),新增的飞机类铝消耗就超过6万吨,而德国1942年全年铝产量不过也就是28万吨,短时间要实现20%以上的增幅确实不易。不过听到铝的问题能解决,他依然非常高兴,这大大超越了期望。
“工业专家经过计算,认为从原料开采到铝制品完成生产,依靠新增的顿涅茨克煤炭产量和相应发电量足以覆盖,但目前国内电力依然不够——确切地说是发电机组和千瓦小时不够,因为除铝以外还有大量额外的新增需求。”
“是什么?”
“其他工业生产我就不举例了,我只说一个——超级炸弹的原料提纯需使用大量电力,起初我都怀疑教授们算错了,但他们做过一次提纯实验,小小的一点点、不到0.2克原料的获取居然耗费了上百万度电。专家们表示,需要上百公斤甚至成吨的原料才能完成一枚超级炸弹。”施佩尔哭丧着脸抱怨道,“按这个水平,全德国的电力都给他们还不够。”
听到这里,霍夫曼又是一阵抽风似的牙疼:海森堡第二次计算后的数字开始接近真相,但还是存在很大问题——起码高了两个数量级。不过有一点施佩尔没夸大,这玩意耗电是毫无疑问的。现在矛盾来了,有限的电力究竟是优先保障飞机和军备生产还是投入核原料提纯呢?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让德国高层现在选择,估计其他所有人都会押宝在军备上,但只有霍夫曼才清楚,第二个才是战争的终结者。
痛苦抉择了很久,他最后下定决心道:“这两方面都不能耽误,提纯是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一下子不会用到天文数字的电力——我们也没这么多设备,关于超级炸弹项目我想与专家们交流一次,听听目前的进度与后续安排。”(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