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与王守仁坐而论道-《寒门首辅》


    第(2/3)页

    而谢慎身处的这个时空,王守仁就根本没来参加会试,与历史中的细节还是有许多不同的。

    但不管怎么说,王守仁同学要想中进士只能等三年后了。

    届时说不定谢慎已经熬够了资历混了个侍讲官。而王守仁若是运气好了勉强能够进士登科跻身官场,其间差距自不必多说。

    谢慎从王守仁的话中听出了唏嘘慨叹,便讪讪一笑道:“守仁兄言重了。将来的事情谁又说的好的,某只求问心无愧。”

    三人相继落座,天南地北闲话了好一阵。

    谢慎当然不会不识趣的去问王守仁“旷考”的原因,便自然而然的将话题引到了王守仁游学路线上。

    他本以为王守仁应该是在江南游历,谁曾想王守仁却说他是沿着宣府、大同一线回京的。

    谢慎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小王子巴图鲁克不是应该正率领鞑靼人袭扰宣府大同的吗?怎么王守仁还能顺利的去宣府、大同游历?

    朱元璋搞了路引之后,在各地行走都得随身带着路引。

    若是平民百姓没有带路引却四处乱窜,被捉住后是要按照流民论处的。

    王守仁是举人,算是半个官身自然不会被当做流民。可问题是这种时候到边关重镇游历,王守仁是要找不痛快吗?

    仿佛看出了谢慎心中所想,王守仁正色道:“其实愚兄本来是打算直接赴京赶考的,但听闻胡虏鞑子陈兵宣府,便起了心思去看一看。”

    我靠!

    谢慎差点失态喊出声。

    这王守仁也太任性了吧。这可是三年一考的会试啊,他就为了去看看大明将士怎么同仇敌忾抵御鞑子就放弃了大比?

    圣人的心思果然难猜......

    “守仁兄高义,谢某佩服。”

    王守仁却是摆了摆手道:“愚兄本以为鞑靼人会围攻宣府、可谁曾想他们只是纵骑沿着宣府、大同劫掠,抢过东西后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谢慎心道这是你不了解历史好嘛。

    自土木堡之变后,北面的鞑子就没有对大明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而小王子巴图鲁克是个极为有城府谋略的人,他当然知道以自己的实力难以攻下宣府、大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