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谢慎偷得浮生半日闲,便坐在自家院子的藤椅上一边品茶一边哼着曲子。 与他料想的差不多,大朝会的进程就像有剧本一样,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完全没有什么新意。 在这种场合下向天子建言经略西域是不合适的,何况这种事情事关重大即便谢慎提了出来也不会立刻得到答复。 倒不如把细节完善一下再上书天子。 正自悠闲的想着,管家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喘着粗气道:“老爷,中官到了。” 中官?中官到了? 谢慎稍愣了愣才明白是什么意思,连忙道:“快把中官请进来。” 好在他衣衫还算整洁,深吸了一口气便迎了出去。 那中官是个年岁尚轻的,应该是第一次出宫宣旨还稍稍有些紧张。 见到谢慎后板色道:“翰林修撰接旨。” 谢慎立刻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 “臣谢慎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翰林修撰谢慎品性忠良,学识渊博,授其兼任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侍讲东宫,钦此。” 这道圣旨并没有太多花哨的词语,可谓言简意赅。 谢慎心道弘治皇帝看来是个实在人,不搞那些虚的。 对于这道圣旨本身,谢慎倒是没有什么惊讶的。 皇太子提前出阁读书的事情他早就听邓太监说了。 司礼监的消息自然假不了,加之小太子历史上差不多就是弘治十年出的阁,这个时空稍稍提前一些也没有什么稀奇。 前段时间谢慎被东厂何掌班的人劫掠,之后那些何掌班的亲信又被人射杀,一时引起了朝野震动。 文官们纷纷上书,请求天子严惩萧敬,裁撤东厂。 可天子却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处置了几只替罪羊,而没有动萧敬分毫。 言官们自然不满意,奏疏如雪片一样飞到御案前,就差把吐沫星子喷到天子脸上了。 天子是一个面皮薄的人,又没有什么暴力倾向。面对这样的场面,他一时手足无措。 其实要是换成了嘉靖皇帝,肯定命人把这些跳脚的文官拖出去打一顿廷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