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同知方才说这霍员外经营钱庄并且由江南往山西贩盐,可见其主业在经商上。他安排暴民抗税有何好处?” 从逻辑上讲,李同知的假设是说不通的。一个商人是希望小农经济崩溃的,唯有如此他才能雇佣到更为廉价的劳动力,赚取更多的收益。 李同知嘿嘿一笑道:“知府大人有所不知,这霍沂不仅是个商人,还是个大地主。他名下的田亩就占了潞安府的七成。” 嘶,谢慎闻言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也太过耸人听闻了吧? 七成? 一个商人竟然占了一府土地的七成? “李同知不是说笑吧?这霍员外怎么可能拥有这么多的土地?” 读书人可以享受免除赋税的优待,故而许多邻里族人会争相投献土地。 但这霍员外不过是一商贾,即便腰缠万贯也不能享受免除税赋的政策,怎么可能拥有那么多的土地。 李同知解释道:“这霍沂眼光很毒辣,下手也很快。山西近年来天灾不断,蝗灾、水灾、旱灾......” 他观察了一番谢慎的脸色,见少年并无异样这才继续说道:“每逢大灾之时总有百姓为了讨活路贱卖土地,这种时候霍沂便会大肆买下土地,久而久之那霍沂名下土地便有了今日的规模。” 原来如此...... 不得不说,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十分脆弱的。 蝗灾、水灾、旱灾亦或是地震,只要有一个生就会对农业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小农经济的优点在于对外界的依赖性低,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大的灾害面前抗击打能力十分弱。 一旦受到重创,普通农户很难靠自己恢复生产,底子差些的甚至会直接破产崩溃。 破产后,这些农户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饿死,一个是卖地。 这种时候,霍员外这样的豪绅便跳了出来,收购普通百姓手中的土地。 无商不奸。 商贾的唯一追求就是赚钱。在他们看来,这种时候压低收购价格,叫农户们贱卖土地并没有什么可耻的,反而值得炫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