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单管全重六十吨,双联全重九十吨。” 李云龙看向孔捷: “你背着去前线?” 孔大团长从兴奋中回过神来,仔细想了想,顿时讪讪一笑。 他刚才听到新火炮过于激动,再加上最近几乎没有去前线指挥作战,一直沉迷于发展后方经济,一时间没想太多,就想着大炮嘛,威力越大越好,射程越远越好。 “这炮,今后倒是可以当岸防炮。” 孔大团长眼珠子一转,当即转移话题。 “扯淡。” 李云龙毫不客气的怼上去: “这年头,航母和飞机才是王道,岸防炮有个屁用。” 李大团长可是听陈老弟说过,未来海战,不仅仅是飞机的天下,还有导弹,虽然李大团长还不清楚,啥玩意是导弹,但他已经记在心里了。 “看把你能的。” 孔捷翻了翻白眼,不再发言。 同时,他心里也开始考虑,今后的多上上前线。 “一门火炮,重要的是综合性能,重量,射程,威力等等要综合考虑,不能过于偏重某一项,还需要考虑炮弹的重量,过于沉重的炮弹会加重炮组的负担。” 丁伟看完了手里的资料,沉思片刻,说道: “咱们接下来的作战目标是鬼子,北面,还有东北的,部队缺乏的是一门能跟随部队机动,威力能破坏鬼子标准野战土木掩体的火炮。” “至于重型堡垒,有240重迫,有飞机投掷的重磅炸弹,步兵支援和火力压制有105火炮,120迫击炮。” “考虑到重量,射程,机动性,我建议选口径选择120到130区间,射程就选十八公里左右吧,口径太大,射程再远,重量就超标了。” “咱们国家的基础设施,根本没办法满足五吨以上的火炮长距离机动,果脯的那一批德国产150就吃过这方面的亏。” “老丁,咱们这是不谋而合啊。” 李云龙再次嘿嘿一笑。 其余人,包括孔捷,炮兵营营长岩盛在内,也是纷纷点头。 在座的,都是一线指挥官。 手里的先进装备多起来了,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甚至数量都开始溢出了,众人也开始深入思考,部队到底需要什么武器。 这么久的战斗打下来,大家深有体会,大炮,不是威力也大,射程越远越好,还需要考虑战场的环境,部队的机动能力,以及面对敌人情况。 口径在120到130区间,射程十八公里左右,威力和射程已经足够了,还能随时跟随部队机动。 当然,数量也多越好,这个没的说,也不用讨论。 “那,咱们选122口径吧。” 岩盛说话了。 作为被北面的教官培训过的军官,他对苏式122榴弹炮眼红很久,威力大,国府还曾经问过,能不能支援几门,但对方根本没理会。 “不。” 丁伟突然说道: “陈老板说,这门新式火炮,不同于各国任何一种火炮,而且不仅仅会给装备,还会给生产设备和技术,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火炮,是咱们自己的火炮。” “那咱们得选一种新口径,咱们自己的口径。” “咱们自己的口径。” 琢磨这这句话,所有人都眼睛亮起,心中激动。 “所以,我觉得,应该选125口径。” 丁伟说着拿出了一张资料表格: “125炮弹,标准杀伤榴弹重26公斤,威力足够破坏野战土木工事,炮弹重量也在炮兵的承受范围内,如果选择18公里射程,全炮重量只有三点二吨多一点,机动性能保证,而且还能直射反装甲和炮楼。” “而且,125口径,目前世界各国的主要火炮,都没有这种口径。” 虽然后世苏式125坦克炮大名鼎鼎,但当前,都还没冒泡呢。 “那就这么说定了。” 李云龙一拍手: “陈老弟说过,新式火炮三天之内就能开始供货,那么,从这个月开始,炮一营,炮二营开始全面换装125榴弹炮。” “是。” 岩盛起身敬礼。 随后,李云龙按下手里的铁皮通讯器,将决定告知了陈凡。 就在受到消息的同时,刷,系统界面打开,一种新式火炮弹幕展开。 「125榴弹炮(以d30为原型)」 「28倍口径,三角大架,半自动立锲式炮闩···」 从第二天上午开始,五百门新式火炮就分批次出现在赵家裕卸货区,经过公路运输至炮兵营手里。岩盛则是第一时间组织炮组开始摸索。 至于换装下来的105榴弹炮,那当然是,顺手给其他根据地了。 ······ 与此同时。 晋|城。 二十五架鬼子飞机已经抵达机场附近,并开始下降高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