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襄阳-《侠气纵横》
第(2/3)页
当年抗击蒙古之时,江湖人士几乎都聚到了襄阳。他们脱下了名贵的丝绸貂裘,穿上了沉重的铁甲战袍,放下了豪迈不羁的江湖,拿起了铁与火的襄阳。
不少人丧身于此,也有不少人扎根于此。也不管他们祖籍何处,后人都把他们叫作襄阳人。有的人留下了一丝血脉于此,有的人只在这里留下了传人,也有人只能在临死前恋恋不舍地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塞入战友手中。但不管怎样,襄阳绝没有让他们为之骄傲的技艺失传。
……
襄阳有着天下最大最多的武馆,襄阳有着天下最多最好的武师。最出名的一家,便是以襄阳为名,唤作襄阳武馆。
王侠曾听岳不群说起过这个武馆,这是当年血战中活下来的江湖人士办的,一直流传到现在。
襄阳武馆的大门很奇特,上面的匾更奇特。
寻常武馆就在武馆门上挂块写着武馆名字的匾就可以了,好一点的武馆会再挂上自家最得意的一门武功,可这襄阳武馆就奇了怪了。在一块寻常的写着襄阳武馆四个朱漆大字的匾额上面,还挂着一块方方正正的匾额,上面用端端正正的隶书写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是当年的郭靖郭大侠手书的匾额,在战火中被江湖侠士们拼死找了出来,熊熊烈火中,匾额竟没有丝毫损伤,人人都说是郭大侠的侠气护着这块匾。
襄阳武馆的弟子出来,都是昂着头的。他们有理由昂着头,他们是在襄阳武馆学艺的弟子。他们的武功可以不高,但他们的侠义是高的,因为武馆挂着那块匾,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而其他的江湖人呢,从这襄阳武馆门下经过,都用一种崇敬的眼神看着那块匾额,到得下面,都是恭恭敬敬地对着那块匾额一揖到底。而武馆把守门户的弟子也定然是肃然以对,恭恭敬敬地对着行礼的江湖人回礼。
襄阳武馆的馆主姓李名易峰,你在襄阳城中说这个名字,那是决然没人知道的,但你若是换个说法,说李馆主,那襄阳人就立刻知道是谁了,还会竖着大拇指告诉你:“李馆主,侠气冲天,是个大侠!”
李馆主有一身上乘的武功。武馆武馆,若是没有武功,那再好的名头也是保不住的。据说,李馆主的武功练到了血里,练得血如铅汞,只差一步便能到炼髓的境界。他的掌上功夫厉害,一双铁掌得了当年铁掌帮的真传,能一掌打穿灌满细沙的沙袋。他的腿上功夫也厉害,一个纵落就是五丈远,出腿时带起的风声能让人睁不开眼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