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是个农人? 孔子的眉头微微皱起,不明白张凡为什么带自己来看这个人。 他哪里有什么老师的样子? 那个人赤脚站在稻田里,小心翼翼地播种一颗种子。 是的!只有一颗! 于是孔子更加奇怪。 这有什么用?难道这一颗种子是仙种?光靠它,就能达到亩产三千斤的奇迹? 那个人并没有看到远处观望的孔子和张凡。 在他眼里,只有他的田,只有他的稻。 刚刚经历的三年,让刚刚站起来的华夏人,遭受了极其沉重的打击! 正如孔子在两千多年所说的!倘若无法“足食”,国家难以稳定! 还好,当时的华夏,也正是凭借这孔子说的最后一句话,坚强地挺过了那个黑暗的时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凭借崇高的信仰,以及对新华夏的无限热爱,即便无法“足食”,也并没有打垮刚刚建立的新华夏。 可是……饿死,是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之一。 这一点,相信七百年前的朱元璋,会有极深的体会! 正因为童年时的经历,朱元璋横扫天下,成为九五至尊之后,依然把老百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任何让老百姓吃不饱的行为,被明太祖深恶痛绝,甚至为此不惜杀戮成河! 数百年后,又有一个华夏人,亲眼目睹了饿殍遍野的恐怖景象,于是便立下宏志,要凭借科学的力量,彻底击败饥饿的威胁。 如此崇高的愿景,格局已经不限于华夏之内。 这是全人类翘首期盼的未来! 可是在当时,传统理论的主流,乃是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 水稻,是没有杂交优势的! 那个华夏人的研究从一开始,就饱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甚至是嘲讽! 直到这一天,他在田里种下了那颗变异株的种子。 “夫子,记住这个人。” 张凡在谈笑间,时间加速流动,那颗刚刚种下的种子,已经发芽抽穗,果然鹤立鸡群,完全验证了那个人的理论! 可是最大的困难,才只是刚刚开始! 孔子惊骇地看到,那个人好像是疯了! 他疯子一样地整日整夜泡在水稻田里,从漫山遍野的金色麦浪中,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这一找……便是足足三年! 天然雄性不育株,自然诞生的概率,接近百万分之一! 大海捞针,亦不过如此! 孔子和张凡就这样看着,原本表情有些不以为然的孔子,也渐渐转为严肃。 因为子曾经曰过: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夫子认为,像这样不管不顾地疯狂前进,不知道停下来,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这个人,难道不要命了么? 他到底在寻找什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