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开通草原航线-《明末钢铁大亨》
            
            
            
                
    第(1/3)页
    猴子直接下订单采购自行车车架以及飞轮链条等部件,很快就传送了过来。
    宋应星放下大坝那边的工作,来这边儿指挥组装这些人力螺旋桨。
    现在大坝那边已经上轨道了,技术人员和工头按照既定的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就行,每件事都有专人负责,不用宋应星事事躬亲。
    十条大型漕船已经拖了过来,正在甲板上横向安装工字钢结构,然后再两舷外侧安装推进器。
    一侧二十台,两侧一共是四十台,再加上尾部的五台和船舵。就基本改造好了。
    安装还是非常方便的。
    本来杨凡以为直接用螺栓直接固定到船板上就可以。一开始杨凡想直接安装在船舷侧面的木板上,宋应星研究了一下感觉不行。
    船板的强度太低,这样用不了太久就会被不断变换方向的的力量,弄得开裂,把螺栓脱出来,船板是木质的,船板漏了,船也给弄报废了。
    最好的办法还是在甲板上横向安置钢架,把推进器安装在钢架上,这样才保险。
    杨凡听取了宋应星的意见,先用十条漕船改造一批。
    安装很快,天黑时就基本都弄完。
    第二天一早,这十条船从运输处弄来了足够的船夫,开始下水试航。
    顺流逆流,满载和空载都试验了一下。
    在河里跑了足足一天。
    最后统计发现,        顺流能跑到七八节的样子,逆流满载最低只有两节半,        最快能到四节。平均三节差不多的样子。
    虽然慢些,        但是能用就解决了大问题。
    这些漕船,        一条可以运载八百担左右的货物。运力远远超过马车。
    明代一担合今天120斤,八百担大概是48吨的样子。
    因为安装推进器材和固定用的钢材耗费了一些重量,        大概可以运载45吨的货物。
    这个运力,已经非常惊人了。
    只不过以前这些船是摇动船橹来推进,或者水手撑杆推进的。
    现在都改成四十五个人,        靠踩踏自行车的飞轮来带动。操作人员增加很多。原来的漕船,只用十个人就可以操作,逆水行舟时就用纤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