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风雷笔削旧山川(五)-《魏野仙踪》


    第(3/3)页

    第三题:用简明文字叙述中观学与瑜珈师地论的创立时间、地点、核心内容。

    第四题:净土、华严、天台等八宗的创立与宗旨简述。

    第五题:前清僧官制度的利与弊。

    第六题:默写《心经》、《大忏悔文》。

    第七题:下图中六种手印、八种法器,请分别写出其名称、作用。

    第八题:禅门丛林主要执事名称里,首座、西堂、后堂、侍者、衣钵、维那、书记、都监、监院、副寺、僧值、知客、典座,请分别略举说明其执事份内之责,以及充此执者自身所应具的素质和条件。

    第九题:解释灋轮三转、八识、四摄、六度、四相、四食、比丘、涅盘、三观、三性三无性、八正道、七觉支的含义。

    第十题:阅读以下材料,并进行经论疏注:

    德女白佛言:“世尊,如无明内有不?”佛言:“不!”“外有不?”佛言:“不!”“内外有不?”佛言:“不!”“世尊,是无明从先世来不?”佛言:“不!”“从此世至后世不?”佛言:“不!”“是无明有生者灭者不?”佛言:“不!”“有一法定实性,是名无明不?”佛言:“不!”尔时,德女复白佛言:“若无明无内、无外,亦无内外,不从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亦无真实性者,云何从无明缘行乃至众苦集?世尊,譬如有树,若无根者,云何得生茎节枝叶华果?”佛言:“诸法相虽空,凡夫无闻无智故,而于中生种种烦恼、烦恼因缘,作身、口、意业,业因缘作后身,身因缘受苦受乐。是中无有实作烦恼,亦无身、口、意业,亦无有受苦乐者。譬如幻师,幻作种种事。于汝意云何?是幻所作内有不?”答言:“不!”“外有不?”答言:“不!”“内外有不?”答言:“不!”“从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不?”答言:“不!”“幻所作有生者灭者不?”答言:“不!”“实有一法是幻所作不?”答言:“不!”佛言:“汝颇见颇闻幻所作伎乐不?”答言:“我亦闻亦见。”佛问德女:“若幻空,欺诳无实,云何从幻能作伎乐?”德女白佛言:“世尊,是幻相法尔,虽无根本而可闻见。”佛言:“无明亦如是,虽不内有,不外有,不内外有,不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亦无实性,无有生者、灭者,而无明因缘诸行生,乃至众苦集。如幻息,幻所作亦息;无明亦尔,无明尽,行亦尽,乃至众苦集皆尽。”

    复次,是幻譬喻示众生,一切有为法空不坚固。如说:一切诸行如幻,欺诳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幻。如焰者,焰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如野马,无智人初见谓为水。男相、女相亦如是,结使烦恼日光诸行尘,邪忆念风,生死旷野中转,无智慧者谓为一相,为男、为女,是名如焰。复次,若远见焰,想为水,近则无水相。无智人亦如是,若远圣法,不知无我,不知诸法空,于阴、界、入性空法中,生人相、男相、女相;近圣法,则知诸法实相,是时虚诳种种妄想尽除。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焰。如水中月者,月在虚空中,影现于水;实法相月,在如、法性、实际虚空中,凡人心水中有我、我所相现。以是故,名如水中月。

    ……

    ………

    这些考题,只让一个个当家和尚头大如斗,默写《心经》、《大忏悔文》,说一说手印、法器,再讲一讲大丛林里执事都该如何担任,还算是简单。这些当家和尚都能说个一二,但是谈印度的四次结集、中观与瑜伽师地论,这就不是寻常和尚答得出来的东西了。

    更不要说注解经论、总结三武一宗灭佛的教训、议论前清僧官制度有何得失!

    这哪里是考和尚,就算是考秀才也没有这么难的,只怕只有会试、殿试上面,举人老爷作策论,才有这样深入的考法!

    但是不考又不成,考试不过关,若是寻常和尚也就罢了,不过是追去度牒,成了个游方野和尚。但要是当家的主持僧,这考不过去,不但保不住自己的主持位置,就连主持的寺院也要纳入拆迁对象里面。

    对道海宗源那一位而言,只觉得如今广东地界上书院太少、寺院太多!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