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先生带剑入扶桑(四)-《魏野仙踪》


    第(2/3)页

    而在佛门势力的兴衰间,禅宗衰退的同时,真言宗、日莲宗、一向宗的僧院佛堂却是渐渐兴旺起来。

    长崎如今的佛门事务,拢共统御在三所寺院之间,分别是一向宗的长崎本愿寺、日莲宗的本经寺、再有便是高野山真言宗智山流掌管的青莲寺。

    这三所寺院,一向宗的本愿寺自然以信众广布、财力雄厚见长,日莲宗的本经寺却是作为军部特高课的合作机关而隐隐有雄踞魁之势。

    但在东京事变之后,不论是本愿寺还是本经寺,都要让过青莲寺一头。

    青莲寺现任住持僧,经历过明治时代的神佛分离令运动,在那场要求和尚吃肉、结婚、蓄、保留俗名的运动中,这位住持和尚也已经改回了自己的俗家姓名“松园名敬”,但在高野山内,这位属于智山流一派的前辈法力僧,依然使用着他的法号“善守大僧都”。

    大僧都在高野山十六级僧阶中,位居第七位,也是高野山普通和尚在“律师、僧都、僧正”三级中,所能做到的最高一位。在大僧都之上,还有六级僧正阶级,都是由身为大僧正的高野座主、身为中僧正的真言宗各流派宗主,以及他们的继承人,才有资格获得的身份。

    而对于高野山的法力僧而言,能够获得僧都阶位,而后谋取一个高野山下属小寺院的住持身份,就算是一辈子的奋斗到顶了。

    但就这,比起这个国家里大部分的人,再怎么拼搏奋斗,也只能原地打转的结局,已经要好得太多了。

    此刻,善守老和尚坐在青莲寺的大殿中,身后是貌如童女的莲冠童子,他的面前,则是一位举止显得有些粗鲁的年轻法力僧。

    望着那个明显有些心不在焉的晚辈,善守老和尚不由得喝道:“慈空,你从御本山奉命来到本寺修行,为什么这样不用心?”

    被老和尚呵斥的年轻法力僧,头上还留着短短的茬,说明他还是个在“律师”阶级修行,甚至没有取得最基础的灌顶阿闍黎身份的菜鸟。

    像这样的毛头法力僧,一般都是在御本山,也就是高野山金刚峰寺左近修行。这个阶段的法力僧,所修持的法门也很为浅显,在高野山内被称为“四度加行”。修法期间,先学供养观世音等十八尊佛门本尊的手印真言,再学金刚界、胎藏界的诸佛本尊真言,最后再学密教护摩火供之术,到此地步,才有资格为善信施主作法祈祷,收取供养,号称“灌顶阿闍黎”。

    而高野山中法力僧各成流派,也就是在这个修行阶段,各自所选择的修法本尊有了区别——有些人以不动明王为本尊,有些人选了如意轮观音,还有的选了阿弥陀佛或者药师三尊,于是就渐渐分出了高野山诸流派。

    但不论哪一派,都要尊御本山的高野座主为最高领袖,唯御本山马是瞻。

    而出身御本山的年轻法力僧,也得让真言宗各地寺院的主事者高看一眼——谁晓得这位出自御本山的年轻和尚,日后不会成为在御本山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善守老和尚,对面前这个还没拿到灌顶阿闍黎阶位的年轻法力僧,也未尝没有这样的用心。看着年轻人那因为巡礼修行而晒得黝黑的脸,老和尚叹息一声,然后再一次地说教起来:

    “慈空,你虽然是个孤儿,没有什么让人羡慕的家世。但是你与御本山之间因缘深厚,这份羁绊却不是普通法力僧所能比拟的。本山各流派,不知有多少年轻僧人是由寺院收养的孤儿。但是能够被御本山金刚峰寺的少僧都所收养,却是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只要你努力修行,学识日增,不用到我这个年纪,就能做到大僧都的位置上,甚至可以做到权大僧正一阶也说不定……是,老僧承认,就算在御本山,像你这个年纪的僧人,很少有你这样,已经成就了胎藏界内外十二院的真言修法,就算在弘法大师空海上人的时代,你也是当之无愧的天才……”

    “但是!”说到这里,善守老和尚不由得痛心疾道,“身为御本山的僧人,你尤其要遵守戒律,特别是不能让女人惑乱了心智!这些天,你在进行数珠巡拜修行的时候,为什么总要选择一条最偏远的路线?”

    所谓数珠巡拜,是日本僧人修行的一法,便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参拜若干座寺院,并取得供奉在寺院本尊面前的一粒佛珠。最后,当求取的佛珠凑成十四颗、十八颗、二十七颗、五十四颗、一百零八颗甚至一千零八十颗后,便能作为随身法器运用。

    作为高野山的法力僧,拥有一串这样的佛珠,也是修行与地位的象征。比如追寻空海大师足迹、巡礼空海大师在四国地方停留过的八十八座佛寺,用所取得的佛珠制成的四国遍路念珠,又或者参拜真言宗十八本山而制成的十八真言念珠,莫不如此。
    第(2/3)页